近日,中心博士生刘灏在徐峰教授和李菲副教授的联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于国际顶级期刊Small (IF 9.598)发表题为“Biofriendly, Stretchable,
and Reusable Hydrogel Electronics as Wearable Force Sensors”的研究型论文,并在当期刊物封面展示。

文章于Small 封面展示
柔性电子轻质柔软、易于延展,可贴附于人体皮肤之上,实现可穿戴电生理信号监测的同时,为用户带来上佳的使用体验,近年来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的热门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柔性电子功能的实现依托于柔性基底材料的使用,现有研究常用的硅基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虽展现出不错的力学延展性,但由于其生物相容性不足、力学性质与人体皮肤不匹配等问题,长期佩戴会带来不适感,甚至造成炎症,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兼具生物相容性和合适力学延展性的基底材料有待发掘。而高度生物相容、力学性质可控的水凝胶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曙光。
建立在中心长期以来利用多孔生物材料实现组织重构、靶向载药等应用的丰硕研究成果上,刘灏提出了一种利用水凝胶材料制备用户友好、可重复利用的柔性电子的方法。在该研究中,柔软可拉伸的水凝胶材料作为基底,通过模板法在水凝胶内制备三维螺旋通道,液态金属(EGaIn)作为导电元件填充于其中。得益于三维螺旋导电布局对于拉伸下应力的均匀分布和液态导电材料顺应基底形变的能力,该水凝胶柔性电子展现出良好的功能稳定性,并展现出在可穿戴应变、压力传感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另一方面,由于水凝胶具有出色的溶胀性能,脱水萎缩后可吸水重新恢复原状,即使脱水变干、功能失效的水凝胶柔性电子也可通过简单的浸泡于水中的方式,实现功能复苏和重复利用,为解决世界范围内大量产生的电子垃圾带来可行解决方案。

在线发表的文章及其别有新意的致谢
本文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博士生李墨筱、欧阳城、卢天健教授、徐峰教授与李菲副教授。刘灏还感谢黄国友副教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给予的启发和帮助。另外,作为一名阿森纳拥趸,刘灏还希望藉此文章的发表向上赛季结束后刚刚卸任的球队前主教练温格先生致敬。二十二载,枪手教父;初来乍到,Arsène Who?美丽足球,载誉无数;青春风暴,席卷欧陆。金元足球,时风不古;唏嘘离去,已然白首。一日红白,终生枪手。#Merci Arsè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