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件:bebc@mail.xjtu.edu.cn
邮编:710049
网站:bebc.xjtu.edu.cn
近日,中心博士生胡杰的文章“Advanced in paper-based print-of-care diagnostics”被评为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在此,中心对其表示衷心祝贺,并期待中心学子有更多优秀的表现。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由国家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按年度连续发布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的论文统计结果。“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全部产生自各年度引用次数高于学科均线的论文,从SCI收录的我国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其中,论文学术影响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论文创新性、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平、是否处于研究前沿和是否属于研究热点、合著论文中我国作者的主导性、论文的文献类型、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和论文的国际知名度。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已逐渐成为高影响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代名词,已成为显示作者、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基于物理的(如B超、CT和MRI)、化学的(如色谱、气谱、光谱和质谱)、生物的(如微生物培养、PCR反应和ELISA试验)检测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体疾病筛查、环境污染监测和食品安全分析。然而,这些检测方法需要依赖专门的仪器设备,并且借助专业的技术人员,甚至要求特定的实验环境,因而难以作为即时检测技术应用于资源有限的地点或时间有限的情景下。近十年来由于微流体和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芯片实验室引起了特别是科研院所在内的广大研究人员浓厚的兴趣。然而,尽管这些检测装置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技术上看起来很酷,但是其成本较高,而且无法满足简单、实用、可靠等原则,因而难以进入实际应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科技产品——纸——来源广泛,生产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且绿色环保,因而十分适合制备即时检测装置。按照试纸的发展历程和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浸染棒(如pH试纸)、侧流试纸(如早早孕试纸)以及微流体试纸(如血糖试纸)。它们已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然后由于或检测灵敏度低,或定量化能力差等问题,难以进一步拓展或深化其应用范围。在这篇论文中,卢天健和徐峰课题组结合BEBC在即时诊断这一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思考,对诊断试纸的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以期推动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该论文发表至今一直为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90天内下载次数最多的25篇论文之一;据期刊提供的论文使用报告显示,该论文在发表后一年时间里被查阅或下载近6000次。目前该论文已被引用100次(谷歌学术),为ESI高被引论文。
在卢天健和徐峰教授的指导下,胡杰同学一直围绕着即时检测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先后与我校能动学院、电信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马来亚大学,哈佛大学等师生开展合作,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10篇,国内核心期刊3篇);此外,还有8篇论文正在审稿当中,其中包括一篇受生物科技领域权威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约稿所撰写的关于即时诊断技术的研究综述。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获得校级创业大赛金奖1项。胡杰同学已获得2014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受我校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资助,目前还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