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 (周五)上午10: 00,李昱辉博士于创新港18号楼2081会议室为我们带来了“细胞骨架动力学及力学转导相关研究”的精彩报告。
微管(microtubules)具有独特的机械和动态特性,它们是刚性且不稳定的聚合物。细胞内微管网络的更替需要数分钟,但有些微管可以保持稳定,背后的机理仍不清楚。此外,微管的机械和动态特性之间的关系仍不明晰。最近的体外研究工作表明,微管在物理损伤后的自我修复可以稳定其晶格结构,这表明微管具有潜在的机械敏感特性。因此,李昱辉博士的研究工作在活细胞中验证了这一假设,对微管施加循环的压迫力,结果表明微管会出现屈曲,且动态不稳定性降低。并发现,这种机械稳定取决于微管相关蛋白CLASP2,施加力学刺激后,CLASP2会从微管的末端(plus ends)转移到变形的长轴上(shaft)。并且这一特性有助于细胞在狭小空间内的迁移行为。这些结果表明,活细胞中的微管具有机械敏感特性,使它们能够抵抗(resist)甚至抵消它们所受到的力,是细胞力学响应的关键传导器。
报告人简介:李昱辉博士2016-2021年于BEBC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就职于法国居里研究所CytomorphoLab实验室,主要从事细胞骨架动力学及力学转导相关研究。李昱辉博士的重要成果体现在中文专著章节1章、SCI源刊论文32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包括:Nat. Mater. (已接收)、Adv. Funct. Mater.、JMPS和Biotechnol. Adv. 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李昱辉博士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引用和正面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所发表论文被引3295次(谷歌学术),引用指数因子H=22。李昱辉博士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欧盟重大基础研究计划1项(ERC grant)。李昱辉博士曾获得首批“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6,全国200人),在三维细胞微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三完成人)。